快报:对话欧洲科学院院士林间:大湾区是海洋产业理想的人才培养地
【资料图】
风从海上来,潮涌大湾区。5月20日,以“陆海统筹、山海互济,全面建设海洋强省”为主题的2023年粤港澳海洋合作发展论坛院士论坛在广州南沙举行。当日,欧洲科学院院士、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、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、深圳海洋大学筹建负责人林间为论坛作主题演讲并接受采访。他向南都记者表示,未来我国海洋产业、海洋科技要想取得进一步发展,还需要加大自己“造血”的力度,粤港澳大湾区正是理想的人才培养地。
林间。
林间指出,海洋在我国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,在国内的三大海洋经济圈中,南部大湾区海洋经济圈经济总量占全国的近40%,且仍有很大发展空间。他期待通过各方共同努力,将大湾区打造成国家乃至世界的新海洋中心。
林间认为,粤港澳大湾区是全世界最具经济活力和创新活力的湾区,未来更有望发展成为世界第一湾区。对此,他建议接下来应着手将大湾区打造成国际海洋的五大中心,即国际海洋科技中心、国际海洋产业中心、国际海洋治理中心、国际绿色航运中心和南海可持续发展中心。
而要建设这五大中心,必定是科技先行。林间表示,“将来海洋产业新的增长点必须是以科技带动,要解决‘卡脖子’问题、解决国家的重大需求,大湾区要做到不可替代。”
林间进一步指出,“如今常说的‘卡脖子’问题,核心不是技术,而是人才。”他强调,未来我国海洋产业、海洋科技要想取得进一步发展,除继续引进高端人才外,还需要加大自己“造血”的力度,占据地理及政策优势的粤港澳大湾区正是理想的人才培养地。
对此,林间透露,正在筹建的深圳海洋大学将于下月开工,预计两年建成。林间介绍说,深圳海洋大学的校园依山傍水,还有代管的公园面向市民开放,“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漂亮的海洋大学之一。”
他强调,该校的独特之处不在于大楼,而在于大师。未来校方将致力与国家需求对接,成为立足深圳的“国家队”,同时也会注重校企结合,把科学家做的重大贡献运用在企业发展当中,为大湾区海洋产业培育真正的独角兽公司。
采写:南都记者 翁安琪 实习生 黄煜